市发展改革委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6-11 15:49
    【字体:打印

    2023年,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十一届省委五次全会、七届市委五次全会新部署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现代化新滁州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求真务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抓党建、促发展,制定印发《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开展六破六立大讨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全面塑造一支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发改队伍。

    (二)坚持科学谋划,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经济形势变化,紧盯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深入剖析各县(市、区)、园区经济运行中典型经验做法及三性问题等,全力提高经济运行分析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锚定全省季度赛马争先进位目标,完善纵向分区域“1+10”市县多层级、横向分行业“1+N”多部门协调调度推进机制,着力构建涵盖预研预判、赛马考核、跟踪督导等全环节、高频次的经济运行调度体系。

    )坚持项目为王,有效投资基础坚实。截至10月底,全市省重点项目开工399个、竣工252个。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1-11月,全市221个项目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23.46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申报三批次专项债项目,前两批审核通过224个项目、资金需求937.25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

    )坚持开放共享,区域合作全面深化。今年以来,市党政代表团先后4次赴沪苏浙城市考察交流,与上海杨浦区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与徐汇区签署《建立友好城区关系开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启动区一期产业承接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二期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三期控规获批、成片开发方案正在编制报批;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成功举办2023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正式加入联盟和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区域,与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签约共建伙伴园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签署深化全面合作协议,揭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滁州研究生培养基地、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两个季度赛马全省第1位。基础设施项目取得新进展。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正式运营,明巢高速、来六高速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合新高铁、宁淮高铁、合滁第二高速、宁洛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建设,天长、明光通用机场开工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切实改善。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制定并印发《滁州市202310项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滁州市关于实施202350项民生实事的通知》等。截至9月底,202310项暖民心行动20项重点指标已全部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项民生实事(涉滁任务49项)已有25项量化指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暖民心行动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连续五个季度排名全省前两位。持续开展惠民活动。启动惠民菜篮子运行,争取20万财政预算资金对惠民菜篮子门店进行奖补,严格执行蔬菜类以低于市场价格15%、粮油、肉蛋低于市场价5%向居民销售。全力做好物价监测。扎实开展各项常规价格监测预警,持续做好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价格重要商品价格应急监测,深入开展价格形势分析。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提升党建水平。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学、结合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建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以六亮行动为载体,加快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协调督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一岗双责责任,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健全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二)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方向及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区域战略,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设备更新贷款贴息、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机遇,系统谋划、梯次推进未来5年重点项目。建立重点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定期调度机制,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周调度例会机制,集中会商解决重点项目用地、用水、用气等要素保障堵点。紧扣项目实质性开工需求,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容缺办理,加快推动水利、交通、能源等成熟度较高项目能开、尽开、快开

    (三)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光伏、新型化工三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托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平台、资源,谋划组建光伏创新研究院,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战新、高技术产业建设。深入分析省对市战新、高技术产业投资考核指标新变化,强化指标监测分析,及时调整完善应对方案,紧密跟踪新入库战新企业发展,推进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福斯特等重点企业产能爬坡,尽快达产满产,力争战新产业考核争先进位。

    (四)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省际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北三县结对合作帮扶园区建立管委会+公司合作模式,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加快相关规划编制、启动区建设和项目招引。力争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通过省新一批新型功能区认定。全面推进融圈入群,启动202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相关筹备工作,深化合滁、滁宁产业协作,推动定远与长丰、全椒与巢湖深度合作,打造市际毗邻地区合作新平台;充分发挥滁州人力资源、发展空间等优势,围绕南京市主导产业,布局壮大配套产业;依托双圈交汇点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城市发展共建、民生资源共享,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切实增强民生保障。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政府的履职清单,提前部署民生工程前期工作,统筹做好暖民心行动及民生实事项目点规划布局和用地前期手续等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具体事项和工作措施,确保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建立渠道多元、公众参与的宣传引导机制,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形式,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民生工作政策内容、推进工作和实施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做到把政策解读给群众、把成果展现给群众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完备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大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卖得好。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动态,加快粮食出库,尽快完成粮食储备轮换。强化全链条粮油质量安全管理,严把粮食收购和出库质量关,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做好新收获粮食收购质量调查、库存粮食质量检查、放心粮油经营网点质量抽查和优质粮油品质测报等,全面提升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